
入伍以來,除了當兵鳥事一籮筐外,民間的生活也迭逢挫折,生活一直無法確實的踏上軌道,直到小美的出現。踏上小美的踏板,進入霧峰的山區,吹著早晨的微風,曬著冬天的太陽,我敞揚在一個美好的早晨,這一切是多麼的熟悉、舒適。
我只有一個早上的時間,所以我決定往省議會出發,去騎一條我熟的不能再熟的路。
早晨玉蘭谷的遊客比想像中多很多,欣賞在路上自由自在的人們,有闔家扶老攜幼出遊的人,也有依舊雙手緊握的白髮夫妻,也有一身勁裝的單車騎士,大家都在享受這個有著溫暖陽光的早晨。

到了玉蘭谷,裡面傳來陣陣的歌聲,是老人家們傳出的,這一帶沿路都是卡拉OK,老人們一早就運動到這裡來唱歌,算是我無法理解的休閒吧。阿公以前被我們這些小輩取笑時,總是說老了你就知道了,以前我總是嗤之以鼻,現在我是慶幸,幸好我還沒老。

霧峰是一個擁有出名農作物的地方,在山上總是種滿了各種經濟作物,如鳳梨、香蕉、竹子、龍眼、荔枝等等。對我這從小與它們為伍的鄉下人而言,這些東西讓我充滿回憶,回想那些站在龍眼樹上隨風搖曳,一方面害怕摔下來,一方面又愛逞強硬是要摘到小枝上龍眼的日子,心中總是五味雜陳。


爬到山頂有一座涼亭,上面早擠滿了各個車隊的車手正在休息聊天,有位阿伯叫住我,問我是不是昨天在某家店買車,我回答是,原來他昨天就在店裡遇到我啦!世界真是小。仔細觀察這些人的年紀,大都是兩鬢白髮,至少也50歲以上了吧,真是有毅力的一群阿伯,希望未來能多向他們看齊。

ㄧ路滑下山時,我突然再時速40時按下了煞車。路邊出現了一間新修的四合院,院子裡一位阿嬤帶著毛帽,低著頭坐在輪椅上,正在陽光下看書、曬太陽。時間回到10年前,阿嬤還沒過世前,我也曾經推著阿嬤在門口曬太陽,阿嬤不識字,所以我會數著過往的車輛給她聽,或是抱著小貓逗著玩。回家途中會經過一個亂葬崗,阿嬤就住在其中,以前只要經過,我都會放慢速度,跟阿嬤說說話。印象中,阿嬤的娘家也在這一帶,不過不是很熟就是了,因為以前阿嬤是養女,所以我們和他的娘家不太熟。

下山速度很快,不久就出了山區,路邊肅立著一排信箱,是點綴山中寂靜的幾戶人家吧!更早以前,爸爸也住過這一帶,他們在河邊種香茅,讓爸爸對香茅痛惡欲絕,因為當年政府鼓勵他們種香茅,結果價錢很差,種過香茅的土地又不能種植其他作物,爸爸常說,香茅害他們差點全家去當乞丐。


再出來後就是台三線了,回到人車擁擠的大馬路,也即將經過我的舊家。阿公中風後,長輩們將舊家出租,拿租金來給付阿公的醫藥費,承租人將家中積存已久的東西清掃出來,看著舊家面目全非,也只能掩面快速通過。

回到新家,媽媽看到我的照片,他說我應該進去,多照一些相片,現在阿公朝不保夕,天知道何時家就要被拆掉了,畢竟這個家,是學土木的爸爸自己動手畫圖,自己請工人,自己動手,一磚一瓦蓋起來的,蓋起來後還曾經被表揚為全國農舍典範,多照些照片,也算給爸爸一些紀念。

隨著二高完成後帶來的人潮,霧峰慢慢走出921的陰影,快速的進步中。算一算,我離家也7.8年了,重新看這個小鎮,有多少不一樣呢?全倒後重建的霧峰國小、省議會變成的立法院中部辦公室、無法回來的青山綠水,還有多少我看不見的地方?



2 則留言:
齁齁~~~感覺很愜意耶
果然和你的「新女朋友」出遊,感覺就是很輕鬆喔...
不過你的筆很順阿
讓我也有種坐在腳踏車後面,跟著你看見這些風景的感覺。:D
這篇寫的真的很有趣耶
連我看到你舊家的照片都很想快速跳過...
人 真的很怕看到人事已非
張貼留言